“90后”以廢舊材料制國潮頭飾 開啟“變廢為美”新事業

  來源:中國新聞網李婧怡,王采怡2023-10-23
打印本文
核心提示:荷花步搖、點翠鳳冠、鎏金珍珠鳳冠、赤金流蘇鈿子……誰能想到這些看似價值千萬的國潮頭飾竟然是用廢舊的塑料桶、泡沫板、大蒜皮、玉米皮等材料制成,成本還不到10元(人民

荷花步搖、點翠鳳冠、鎏金珍珠鳳冠、赤金流蘇鈿子……誰能想到這些看似價值千萬的國潮頭飾竟然是用廢舊的塑料桶、泡沫板、大蒜皮、玉米皮等材料制成,成本還不到10元(人民幣,下同)。

“90后”以廢舊材料制國潮頭飾 開啟“變廢為美”新事業

 山東“90后”小伙王平展示其用廢舊材料制成的精美頭飾。王采怡 攝

 上述“變廢為美”的創意出自山東濰坊一位“90后”小伙王平之手。作為一名攝影師,王平經常在拍攝時需要用到古風的頭飾、道具,但市面上的飾品總是無法滿足他的需求。于是他自己嘗試用大蒜皮、玉米皮等廢舊材料加以制作,沒想到在網上引起大量關注,相關視頻累計獲贊超百萬。

 “有一天做飯時,我發現大蒜皮和荷花的紋理有點像,于是我突發奇想,能不能用大蒜皮做一只荷花步搖?!蓖跗较蛴浾呓榻B說,兩年前,一個偶然的想法開啟了他“變廢為美”的新事業。他拿起剪刀把大蒜皮剪成荷花的形狀,用指甲油做顏色漸變,用UV膠封層,一個精致逼真的荷花步搖躍然眼前。

“90后”以廢舊材料制國潮頭飾 開啟“變廢為美”新事業

 山東“90后”小伙王平展示其用大蒜皮制成的精美頭飾。王采怡 攝

 自此,他舉一反三,用發快遞的泡沫板、裝洗衣液的塑料桶制作古裝電視劇《甄嬛傳》的同款頭飾,用農村的鐵網雞籠、玉米皮還原《如懿傳》里的鳳冠……100多件創意作品先后誕生,一次次與大眾審美產生共鳴?!皬脑O計、制作到成品,最快幾個小時,最慢一周就能完成一件作品,制作過程很順利,沒遇到過什么困難?!蓖跗秸f。

 旁人眼里繁瑣復雜的工作難不倒王平,對他來說,唯一有難度的就是找模特?!耙婚_始找了很多專業模特,都拍不出我想要的感覺,后來我奶奶一戴上,那種驚艷的感覺一下子出來了?!痹谕跗娇磥?,奶奶是“60后”,他是“90后”,兩代人以國潮頭飾為媒產生聯結,更能體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融合,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。

 “之前很少戴這樣的頭飾,戴上之后感覺像穿越到了古代?!蓖跗侥棠恬倚l貞佩戴頭飾的視頻獲得了眾多關注,年輕人和老年人都非常喜歡。作為模特,褚衛貞也持續參與到“變廢為美”的事業當中?!跋M液屯跗侥軇撟鞒龈玫淖髌?,古為今用、推陳出新,用環保和創新的方式讓更多人愛上中國傳統文化?!瘪倚l貞介紹說。

 王平坦言,堅持“變廢為美”這項事業,不光是為了自己,更希望把“環保+國潮”的設計理念傳遞給更多人?!艾F在年輕人喜歡穿漢服打卡拍照,但是一個精美的頭飾可能要花幾百甚至上千塊錢,很多人不舍得買。我想用這種方式告訴他們,可以自己動手設計,這樣既環保又有紀念意義?!?

 出生于藝術家庭的王平,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學習書法、國畫、京劇,對傳統文化有濃厚的情結和獨特的理解,這也是他在創作中如魚得水的原因?!跋矚g京劇的年輕人不會畫一張花臉去拍照,而是畫個吊眉或者眼影,以此表達對傳統文化的喜愛?!蓖跗秸J為,國潮設計不代表對傳統文化的照搬,而是把傳統元素與當下年輕人的審美結合,創造出新的藝術品?!皠撔率且粋€設計師的靈魂,也代表中國當代年輕人審美的發展。年輕人一定要大膽創新,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熱愛?!?

“90后”以廢舊材料制國潮頭飾 開啟“變廢為美”新事業

 山東“90后”小伙王平用大蒜皮制作精美頭飾,此刻正在用“指甲油”給大蒜皮上色。王采怡 攝

 “未來,我希望成立一個團隊,通過‘變廢為美’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廣出去,走向世界?!闭劶拔磥淼拇蛩?,王平希望把中國的漢字、旗袍、壁畫、圖騰紋樣等都融入國潮設計中,把農產品、日用品也納入藝術范疇,讓作品進入市場,從而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藝術效益,讓世界看見屬于中國的創意。

(編輯:月兒)


“90后”以廢舊材料制國潮頭飾 開啟“變廢為美”新事業

 

免責聲明:

1、本網內容凡注明"來源:315記者攝影家網"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,轉載、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,不得商用,在轉載時必須注明"稿件來源:315記者攝影家網"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、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,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,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、宗教學研究、教育學研究、文學研究、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、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涉及作品、圖片等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。